中教数据库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章详情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从自然生成到情感互惠

更新时间:2023-05-28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从社会建构视野看,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被认同、普及,最终得以社会化,成为被社会认可的政治符号和政治象征,来源于国家主导、社会自然演进以及国家社会互动建构三种路径。显然无论何种路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需要通过社会建构,在民众中被普及,最终被民众所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本质是从政治象征到社会承认的过程,即在社会群体中实现从个体意识到整体意识、从差异意识到共性意识的二维观念结构转变的过程。在近代历史图谱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个体意识到整体意识发展,经历了自然生成、应激认知和强化互构的过程。在新中国社会关系演化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身份建构到流动交融,经历了从同质话语到流动磨合的社会交融过程。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关注差异到聚焦共性的社会建构路径是利益、观念和情感的三维结合,通过情感互惠,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建构。在此过程中,一种政治信仰系统之所以能够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其前提是引发国民认同,激发国民情感,形成国民风尚,最终形成支配性行为。

【关键词】

23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